特別推薦:陳玉峰、陳來紅、何英超、李寶蓮、夏瑞紅、蕭錦綿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※ 農委會新農業運動「漂鳥計劃」代言人,國內各大媒體熱烈報導
立春已過,緊接是雨水、驚蟄,又是大地回暖,萬物滋長的季節。從浸種、育苗、施肥,到下田牽輪仔定位、插秧播田,看著弱小的秧苗在田裡接受滂沱春雨和各種蟲害的考驗,自己也忙得團團轉,趕鳥、除螺、補秧、控制水位成了每天的日課,直到穀雨時節過後,稻秧已出落得亭亭玉立。
曾經以為,農夫的工作就是種稻,現在才慢慢體會,農夫在田間阡陌中種下的,是自己的心。
千百年來,在田裡討生活的人們,始終遵循著這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的節奏,在無常的人世間,彼此扶持,同心想望一個平安的未來。
有時覺得,連自己也說不上來,究竟為了什麼理由,在經過三十餘寒暑交替,幾番人世因緣起伏之後,還是選擇回到土地上,回到這條阿公曾經走過的田埂路上。
二○○四年春天,我結束在日本研究所的學業,回到睽違兩年的故鄉,大多數的朋友,包括一輩子學法律的指導教授在內,聽到我打算回鄉下種田,莫不瞪大了眼睛,加上一副懷疑的表情。或許只有自己才知道,這顆稻米的種子,早在青澀年少的時代,便已埋進了心田。
十二歲那年冬天,因父親經商失敗,舉家遷回台中鄉間、那個原本只有過年過節才有機會回去的小村落。那整整一年的農村生活經驗,該是自己選擇這條道路最原初的起點吧。
三十四歲返鄉歸農,並創立榖東俱樂部,「相招來作田,讓都市人也能吃到自己種的米」,就某種意義來說,這樣的夢想已然實現。有一群同願發心的朋友,一起出資租下田地,僱用一位田間管理員,種出同享一畝田的福分。
打從下田種稻第一天起,心中便有個小小願望,希望能在這五甲田地上,種出越來越多真摯的笑容!因為我始終相信,唯有更多人用心陪伴的土地,才能生產出真正滋養人們身心的食糧。
如果您想感受春天的生命力,三月的插秧祭最是熱鬧;如果您喜歡手釀醬油的清香,別忘了八月回來坐坐;如果您想讓孩子們體會摸河蜆的滋味,十月正是肥美的時節,如果您只是想回味那古式壟榖機隆隆的聲響,每個月底都是我們碾米的時間,即使只是坐在穀倉裡,跟老阿伯話家常,您也會發現,人心的距離其實沒有那麼遠!
這種跟大地季節相映的生命節奏,才是我心中最真切的想望。…
賴青松是留學日本的法律碩士,但他最大的志願卻是 -- 當農夫!因為,赤足踩在土地上,他才有回家的感覺;因為,他希望有更多人來親近農村,培養出帶著「泥巴味」的新世代;因為,每當看見小小秧苗映照在滿水蕩漾的田間,也映照在靜靜佇立田畔的榖東們心底,總讓他覺得:「原來,種田是這般美麗!…」
《青松ê種田筆記:榖東俱樂部》是賴青松移居宜蘭四年的田間筆記與生命思索。透過實踐有機農法及生態農法,並創立榖東俱樂部,他如今以碩士農夫的身分,成為農委會新農業運動「漂鳥計劃」的代言人,並廣受各大媒體的採訪報導。白天,他荷鋤下田,與泥巴稻秧為伍;晚上,他提筆為文,將田間大小事與歸農心情一一記錄下來,輯成「榖東米報」,按月寄給穀東們。本書在簡單的文字中,讓我們重溫尊重大自然、依戀土地、順天、簡樸、勞動的美好價值。
他說:當農夫真的很累,但是,他仍然選擇當一個志願農民,因為,「我只想好好做田,種出值得等待的幸福滋味!」
書序:
書摘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