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
商品詳情
貨號: MA-080
貨號: MA-080
是與有
- ISBN 9789863572190
出版日期:2021年11月2日
符合活動
網路價:590
促銷價:466
商品規格
購買數量
剩餘:2成功加入購物車
- 配送方式:貨運宅配/郵局掛號/門市自取
- 付款方式:信用卡/ATM/郵局劃撥
- 配送方式:貨運宅配/郵局掛號/門市自取
- 付款方式:信用卡/ATM/郵局劃撥
商品特色
商品介紹
影音介紹
商品說明:
是與有
馬賽爾是與雅斯培並稱的當代存在主義思想家,其存在哲學建基於自身的經驗,而非純粹的抽象思辯。
《是與有》是馬賽爾的第二本《形上日記》,記錄他對「存在」的省思。
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他體驗到「存在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,不能被當成抽象的符碼。
在本書中,他舉出「是」(Being)與「有」(Having)兩種存在的面相。在「有」當中,我們把人對象化,當他是工具、計算他、不在意他自身的歷史、情感或本質,這是有主客之分的二元對立關係。
在「是」當中,我們卸下社會面具,以自己的本質與他人的本質自在相處,活在對他人、對上帝的存有參與中。
由此,馬賽爾鼓勵人重視「我是」,透過主觀經驗中與另一主體的愛的連結,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。
馬賽爾認為,存有只在愛中實現。唯有啟動「愛」,人才能跨越人我藩籬,從主客二元關係轉變為主體與主體的一元關係,這就是「互為主體性」。人只在被視為不可客體化的主體時,才有自己的尊嚴。
無論心理治療、醫學、教育、政治或一般人的生活中,都應該回到「是」的狀態,如此我們的客觀世界才會有意義,才能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危機。
他終於有了自己的詞彙來表達他的見解:真正的存在是「臨在」,是「共融」,是「愛」。
筆者認為是他對存有的詮釋,改變了傳統哲學的視野。――陸達誠(本書譯者)
閱讀馬賽爾的意義,不在於獲得宰制思想的觀念或理論,而是喚起覺察終極真實臨現之光輝的感受力,得以返回作者原初書寫的初始源泉,喚起詩性創作的思維。――劉千美(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)
姜文斌 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
崔國瑜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曾慶豹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
劉千美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
關永中 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
龔卓軍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
誠摯推薦(按姓氏筆劃排列)
《是與有》是馬賽爾的第二本《形上日記》,記錄他對「存在」的省思。
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他體驗到「存在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,不能被當成抽象的符碼。
在本書中,他舉出「是」(Being)與「有」(Having)兩種存在的面相。在「有」當中,我們把人對象化,當他是工具、計算他、不在意他自身的歷史、情感或本質,這是有主客之分的二元對立關係。
在「是」當中,我們卸下社會面具,以自己的本質與他人的本質自在相處,活在對他人、對上帝的存有參與中。
由此,馬賽爾鼓勵人重視「我是」,透過主觀經驗中與另一主體的愛的連結,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。
馬賽爾認為,存有只在愛中實現。唯有啟動「愛」,人才能跨越人我藩籬,從主客二元關係轉變為主體與主體的一元關係,這就是「互為主體性」。人只在被視為不可客體化的主體時,才有自己的尊嚴。
無論心理治療、醫學、教育、政治或一般人的生活中,都應該回到「是」的狀態,如此我們的客觀世界才會有意義,才能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危機。
他終於有了自己的詞彙來表達他的見解:真正的存在是「臨在」,是「共融」,是「愛」。
筆者認為是他對存有的詮釋,改變了傳統哲學的視野。――陸達誠(本書譯者)
閱讀馬賽爾的意義,不在於獲得宰制思想的觀念或理論,而是喚起覺察終極真實臨現之光輝的感受力,得以返回作者原初書寫的初始源泉,喚起詩性創作的思維。――劉千美(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)
姜文斌 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
崔國瑜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
曾慶豹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
劉千美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
關永中 前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
龔卓軍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
誠摯推薦(按姓氏筆劃排列)
別人也看
--非看不可--